【中华文化与中华酒】探析之玖:说不出的香,用画笔来绘

发布时间:2023-12-19

以酒入心者不鲜见,凭心入画者颇多。然而,让酒成为潜在角色入画者,也不无大作。
陶渊明,一生热爱云游、诗作等身,被誉为田园诗派鼻祖。我们熟知陶先生,或许更多是从《桃花源记》那句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现南山”中了解到他的洒脱与超然。但是这位描摹山水的大家,其形象又是怎样的呢,历史画作也有颇多笔墨。
元时“吴兴八俊”之一的钱选所绘《扶醉图》便以陶渊明为题。画作用线细润、赋色淡雅。画中陶渊明倚坐竹榻之上,醉眼朦胧、仪态疏落,右侧题字“……容我醉欲眠君且去”,将陶渊明的率真刻画得入木三分。
图说:元·钱选《扶醉图》

明时张鹏的传世作品《渊明醉归图》,画中陶先生耷头、眯眼、惺醉,书童搀扶,画中把陶渊明酣饮之后乘兴而归的怡然自得,表现得恰如其分。

图说:明·张鹏《渊明醉归图》


清时黄慎所作《陶令重阳饮酒图》,画中陶渊明头簪菊花,手捧大碗仰面豪饮,身边伴童更是随时准备添酒,嗜酒爱菊可谓传神,笔到之处妙趣横生。


图说:清·黄慎《陶令重阳饮酒图》(局部)


诗仙李白,余光中赞之“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”。纵使如此,诗人也绝非仅仅有宏大气象,他亦会愤懑、激昂、悲楚、逃避……但只要有酒相伴,李白就能“斗酒而诗百篇”。这样传奇的李太白,无疑让古代画家乐于描绘。清时苏六朋作品《太白醉酒图》被广泛引用。画中李白身穿白色朝袍、朱色靴带,配色鲜明;一旁侍卫深色衣袍,两相对比烘托出李白醉后形象更显飘逸、仙风道骨一般。


图说:清·苏六朋《太白醉酒图》

唐时孙位的《高逸图》以“竹林七贤”为题材绘就。画作中的山涛,身披宽襟大袍,双手抱膝,倚靠垫而坐;手执如意作舞的王戎,正襟危坐,双目凝神,若有所思;手捧酒杯的刘伶,身前堆满酒具,正转身向侍童手中的唾壶垂唾,手持麈尾的阮籍,面露微笑,靠花枕而坐,一位侍者双手恭敬地捧着放置酒杯的盏托,立于一旁。一副传世名画,让我们看到“竹林七贤”谈玄饮酒的率性。


图说:唐·孙位《高逸图》(“山涛”部分)

图说:唐·孙位《高逸图》(“王戎”部分)

图说:唐·孙位《高逸图》(“刘伶”部分)

图说:唐·孙位《高逸图》(“阮籍”部分)

宋朝皇帝徽宗赵佶也曾信笔而成《十八学士图》。场景包括饮酒、尝食、游园、赋诗、奏乐、宴饮、戏马、观鹤……气氛热烈。画中人物、亭台、器物运笔透彻,树、石、溪、山无不精致细腻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时文人学士相聚醉吟的热闹场景。



图说:宋·赵佶《十八学士图》(局部)


“吴门画派”代表唐寅,其主要作品《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》更是将“醉”画到了极致。此画,以郊外山林为背景,白描35个人各具醉态。他们或三五成群对饮,或一人独醉,或挥毫泼墨,或席地抚琴,或骑牛而行。可以想见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唐伯虎,在桃花庵里痴迷绘画,以画来表达胸襟的意蕴:“桃花坞里桃花庵,桃花庵下桃花仙……酒醒只在花前坐,酒醉还来花下眠。半醒半醉日复日,花落花开年复年。但愿老死花酒间,不愿鞠躬车马前……”

图说:明·唐寅《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》(局部)


文人雅士、王侯将相,醉卧享清欢、孝悌礼数间——似乎都有着诗词歌画与之遥相辉映。但古时黎民也未尝不可以成为千古名画的主角,宋时刘履中《田畯醉归图》、南宋李唐《春社醉归图》……莫不是以百姓作为观摩描绘的对象,画作意趣盎然、妙趣横生。

图说:宋·刘履中《田畯醉归图》

图说:南宋·李唐《田畯醉归图》(局部)


说不出的酒香,用画笔来绘就。



 


中华酒业销售(贵州仁怀)有限公司 黔ICP备2023000578号-1      贵公网安备52038202002019